评价商学院好坏的标准
每年的商学院排名是如何给各个商学院排排坐的呢?不管是FT的世界商学院排名, 还是USNEWS的全美商学院排名,主要参考的都是的这八项指标:
第一,也是权重最大的部分,就是GMAT成绩,占比16.25%。举个例子,哈佛2014年的录取学生平均GMAT成绩就是727。换句话说,想申请好MBA项目的首要条件就是GMAT成绩。身为一个中国人,想申前十的MBA,GMAT最好考到720以上;740以上的GMAT成绩基本可以确保你在这一项里不吃亏;
第二,是本科GPA,占比7.5%。这个没什么好说的,对于有些同学来说,GPA是无法改变的。哈佛的新生平均GPA是3.7,其他学校都超过了3.5;
第三,Accept Rate(录取率)。 这个比重较小,是1.25%。以哈佛为例,11.3%的意思就是,每一百个申请人,哈佛只录取11.3个人。
第四,Average Pay(毕业后的平均薪酬),占比14%;
第五,Jobs At Grads,毕业生就业率,占比7%;
第六,Jobs Later,毕业生三个月内的就业率,占比14%。
以哈佛为例,2014年,毕业生平均薪酬为$138,346,毕业之后的就业率为78.7%,毕业三个月之后的就业率为89.4%。
其实第四到第六条合起来都在讲一个事,这个商学院的MBA毕业生就业情况好不好。 而这三个指标合起来的权重达到了35%。毫无疑问,毕业后能否找到特别好的工作,是商学院MBA质量的重要指标。
那么,商学院如何确保自己的MBA毕业生就业率高呢? 关于这点招生处的责任就很大了。
通常,在录取学生的时候,商学院会看重申请人之前工作的公司是否已经是国际知名公司;以及工作中是否有升职。如果有,申请人的简历和文书里应该重点体现这些。
此外,他们也会重点考察你的观点和软实力,有没有leadership,teamwork,communication skills;如何处理ethical dilemma;有什么strength和weakness;表达能力怎么样,英语好不好,人长的精不精神,有没有海外经历,适不适合在美国读书。还有,在美国找工作,拿到面试最重要的是networking。所以需要让招生的人知道你之前联系了校友,对这个学校很了解。最后,你必须有个明确的,而且契合实际的未来工作目标。如果目标都没有,怎么保证毕业之后能找到好的工作。一个“好”的工作目标,通常要和你过去的经历有联系,而且,和这个商学院强的领域相契合。
而每个商学院的MBA侧重点都有不同:Wharton,Chicago,Columbia,NYU是金融强;MIT,Berkeley相对爱招工科背景;Stanford有创业的传统;Kellogg,Dartmouth偏重咨询。如果你跑到一个咨询方面很强的商学院,信誓旦旦地跟人说自己未来要做全亚洲最牛的基金经理,你的学校恰好能完美地帮我实现这个目标。相信面试的人会感到很慌张。这就是传说中的拍马屁拍到马蹄上了。并不是说,你有个金融梦,就不能读咨询强校,但是,在解释为什么选这个学校的时候,请别把人家的弱点当强点。可以试着从其他的角度去解释:校友,文化,经常来招聘的公司,地理位置等。
继续回到商学院排名考察问题上。除了之前提到的六点,还有两点是商学院排名中比较看重的方面:Peers(商学院之间互评,占25%) 和Recruiters(公司对商学院的评价,占比15%)。 Recruiters其实这个跟第四五六条都是考察商学院MBA毕业生的就业情况,只不过Recruiters反应了就业市场对学生最直接的认可度。
综上所述,商学院的MBA课程就业导向性非常明确,非学术倾向又想在商业专项领域有所精进的的人非常适合申请。